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经典台词”中的教育误区 好领导同时也是好家长?

发布时间:2015-06-05 02:35:06

浏览量:

分享到:

    以孩子教育为主题的电视连续剧《虎妈猫爸》刚刚热播完。这部电视剧再现了当今孩子教育中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的较量,以及大人们的焦虑、困惑和与孩子有关的各类人、各种角色的冲突,让许多人似乎看到了现实中自己的影子。尽管人们对“虎妈”毕胜男这个人有不少微词,但依然对她在孩子教育中敢作敢为的“大手笔”和深度思考多有褒奖。剧中毕胜男的一系列“经典台词”也在网上网下热传。那些被人们奉为“经典”的台词,隐含着当今普遍存在的某些对孩子教育的认识误区。

  我在单位能管好一百多号人,还管不好自己亲闺女?

  剧情回放:

  毕胜男的女儿茜茜在奶奶家备受娇惯,她想接回女儿自己教育又怕得罪婆婆,找到孩子的姑姑罗丹帮忙做婆婆工作。交谈中,罗丹质疑毕胜男自己抚养女儿的可行性,倔强的毕胜男非常自信地说了这番话。

  在单位能管好员工与在家管好孩子是一回事吗?当然不是。这话混淆了职业角色和父母角色,罗丹的认同恰恰反映了人们对不同角色的认知错误。

  在职场干得出色未必能当好父母,因为这两种角色有不同的特点和角色规范,使的不是一股劲儿。家庭是育人,职场是谋事,家庭与职场氛围不一样、目的不一样、章法不一样,人际互动的方式也不一样。为什么很有成就的老师能带好几十、几百个学生,出色的老板能管理好成百上千的员工,却可能“玩不转”自己的一个孩子?原因之一就是把职业角色带到了家里,用学校老师、单位领导的方式管孩子,是缺少在不同角色之间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是角色的错位,或者是忽视了自身对父母角色的单独修炼,并不具备好父母的素质。所以说,当好父母与职业地位没有必然联系,更不可相互替代,以“管”的心态面对孩子,不会有好的结果。

  教育提示:好领导≠好父母。

    最好的投资对象,就是人!

  剧情回放:

  毕胜男得知如果买了学区房,女儿就有资格进入第一小学,尽管自家并不能承受一平方米9万元的高额房价,但她还是执意要买,并不得已去找公婆借钱。她的这句话敲动了老人的心。

  在这里,毕胜男偷换了“投资”于人的概念,她投资的其实只是房子、是人为地让孩子晚一年上学才能得到的入学资格,并不意味着有了这笔投资,孩子就进了“保险箱”,就具备了成才的必要条件。

  由于两代家庭倾其所有买学区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人们对孩子的期望值。胜男要求茜茜“一定要对得起每个爱你的人”,“一定要对得起这个房子”,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与此相联系,胜男和罗素的冲突不断升级。茜茜认为爸妈经常吵架是因为自己,加之姥爷的误导,孩子一直坚信只要自己考试能得第一,爸爸妈妈就会像以前一样恩爱。多重重压之下,茜茜得了儿童抑郁症,不说话了、不能上学了,这才引发了大人们对自身教育行为的反思,也从反面证实了投资学区房的副作用。

  其实,对孩子的有价值的投资并不是金钱可以换来的,并不是上个名誉上的重点校这样的短期行为,而是长辈们实实在在地对孩子自身需求的尊重,是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自身的不断反思和修炼,是以良好的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祖孙关系建立起来的温馨、和谐、向上的家庭氛围。一个家庭这样的“投资”到位,孩子才能快乐、幸福,一生都能获得正面回报。

  教育提示:买学区房≠投资于人。

    孩子,你还小,妈妈替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剧情回放:

  毕胜男一家搬进了第一小学学区房,可是按新的政策居住两年才具备入学条件。如果想上第一小学,就必须晚上学一年。就在茜茜兴高采烈、全家人准备送她上第九小学的当天早上,胜男不顾全家人反对,执意做出了让茜茜晚上学一年的决定。

  胜男的决定,表面上看是为了孩子,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期望自己的付出得到回报。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是不想对不起她,也是不想对不起我自己!”却丝毫没有把孩子当做一个独立的人,没有顾及茜茜对上学的渴望,以及孩子感觉到的自己与其他同龄孩子的不同所带来的心理创伤。

  在许多父母心目中,孩子就是孩子,年幼无知,不明事理,他们的一切都应当由成年人操持和把握,父母有支配孩子的权力,你必须听我的,美其名曰“我是为了你好”。事实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无论多小都有能力表达自己的需求,像茜茜这样即将上学的孩子,完全有对与己相关的事情的见解。父母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一手包办孩子的事,难免与孩子的真正需要相左而发生亲子冲突。另一方面,孩子成了决定自己事情的“旁观者”,很难有做好这件事的内在动力,更难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把选择权给孩子,在尊重孩子意见的前提下做出决定,是对孩子的信任,也会让孩子感到自己也是主人,而特别珍惜这个选择。

  教育提示:孩子小≠没有参与权。

  在《虎妈猫爸》的大结局,我们欣喜地看到大人们对孩子教育的反思是深刻的。茜茜的姥爷,这个曾经靠打骂逼女儿学习、对外孙女出狠招儿、以“必胜诀”催学生玩命的老教育工作者,有一句发自肺腑之言:“从今天开始,我会敬畏每一个小生命,因为每一个小生命都是神圣的、独特的。”如果这部电视剧能够对人们重新认识孩子、重新认识自己、走出教育的误区有所启发,便是其最大的成功。

    高压下孩子容易抑郁

  电视剧《虎妈猫爸》快到大结局时,虎妈不断给女儿学习加码,爸爸妈妈争吵然后冷战濒临离婚,爷爷奶奶与爸爸妈妈矛盾频频,姥爷变换各种花样迫使茜茜学习,并把爸爸妈妈要离婚归因到茜茜学习不努力上,导致茜茜睡觉做噩梦,大声喊叫,从学校楼梯上摔下来,突然变成“哑巴”,结果被诊断为儿童抑郁症。许多观众大吃一惊——小孩也会抑郁呀!

  人们可能习惯性地认为,孩子不愁吃不愁住,不需要为生计所迫,不需要处理那么多人际关系,不用完成那么多工作和家务……总之,没有理由抑郁呀!然而,大量研究和临床接诊都发现: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比例也很高,患病率与成人不相上下。

  孩子易患抑郁有以下九大因素:

  13至16岁青春初期最常见

  从年龄上来说,青春初期是抑郁的易发阶段,以初一、初二(13至16岁)最常见。男孩比女孩更容易早发病一至两年。在我们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中,5岁以下的孩子诊断过患有抑郁。

  儿童青少年最多见的抑郁症状是情绪低落、易激惹和精力减退,难以集中注意力或思考问题。13岁以上出现自责、无价值感的比率在增高。

  初中生的抑郁水平显著高于小学生。但小学生的抑郁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和年级增高呈上升趋势。这一趋势在女生中尤其明显。  

  女生抑郁增长速度快于男生

  从性别上来说,从童年期到青少年期,女生的抑郁水平显著增加。整体而言,在青春期前,男生的抑郁水平高于女生。但在青春期后,这一结果却相反。这与女生在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由之带来的压力等有关,也与孩子青春期时家长常处于“中年危机”有关。

  家庭内有抑郁病史,后代患病风险增加

  从遗传角度来看,家族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约为正常人口的8至20倍,且血缘越近,发病率越高。未患抑郁的父母表现出严厉惩罚、充满批评、拒绝和敌意,以及过度干涉和保护等,同样将导致或加重孩子的抑郁症状。

  教养方式不对,也是问题

  从家庭因素来看,儿童青少年抑郁与母亲关系更大。不过,如果父母心理控制力较差,对孩子的接纳度较低,常常将各种愤怒、不满或抱怨归在孩子身上,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好合好散,对孩子影响最小

  如果父母婚姻关系破裂,孩子患抑郁的可能性更大,且女孩较男孩更容易受父母离异的困扰而出现抑郁。但原本存在严重婚姻冲突的父母,如果离异或分居反而可能减少孩子抑郁的危险性,且分手两年后这种危险度更为降低。父母双方如果关系破裂,对孩子影响最小的,是父母好合好散;影响最大的,是父母不见又不散。

  长期寄宿、频繁转学、搬家,增加抑郁几率

  在社会支持方面,当儿童青少年感受到缺乏同伴、老师和朋友支持时,更容易患抑郁。最常见的是缺少朋友、有孤独感、在学校里缺少愉快感,和同伴关系差。当特定原因导致生活环境的改变,如寄养、寄宿上学、搬家、转学、住院等,儿童青少年患抑郁的风险也会增高。

  医生特别提醒:寄宿、转学等是孩子抑郁发生的重要诱因。我们在临床心理门诊发现,孩子在3岁前和父母分开的,常常来看我们的门诊。所以建议孩子早年最好不与父母分开。

  内向自卑,是抑郁的不稳定因素

  在性格因素方面,依赖性强、自尊水平低、容易自我批评、自卑、性格偏内向、较孤僻、不愿与人交往、适应能力差、情绪不稳定、缺乏独立性、缺乏进取心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在应对事物的归因方式上,有些倾向于把坏事件的原因归结为自身,甚至否定自己的全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久存在,这样的孩子更容易患抑郁。

  太看重学习,也易抑郁

  有很多孩子将幸福和满足感完全归因于自己所获得的学习成绩。当他们的学习成绩或排名达不到自我要求时,也更容易抑郁。

  父母本能上都“望子成龙”,但除了希望孩子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更要加强对他们兴趣爱好的培养和支持。抑郁的一个核心症状,就是兴趣缺乏、乐趣丧失。现在的学习竞争压力很大,如果孩子即使在学习上差点儿,也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开心和热情,就能有效防止抑郁的发生。

  体质差,情绪受累

  身体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身体健康水平低下的孩子更易产生抑郁问题,且与健康状况良好的儿童青少年有极显著的差异。

  躯体疾病本身就对儿童青少年构成应激,尤其有些身体缺陷会造成或轻或重、或暂时或长久的影响。在躯体疾病的背景下,治疗疾病的过程严重扰乱了孩子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患儿感受到挫折或限制,与熟悉环境分离,更容易自卑、变得不知所措、焦虑不安、孤立、没有归属感、对他人的评价敏感等,且逐渐影响其自我概念的发展。

  与成人抑郁相比,儿童青少年抑郁表现出更多的行为紊乱,容易被误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对立违抗性障碍等。儿童青少年抑郁则常常被认为是“成长的烦恼”,以为给予引导和鼓励,烦恼期就会过去。

  但临床案例显示:儿童青少年的情感障碍(抑郁症、躁郁症和心境恶劣等),其病情较成人严重,病程更长,发作时情感的转折起伏更为快速且短促,症状缓解期短,药物疗效更差,自杀率更高,整体的社会功能遭受严重破坏,家人和社会的负担更重。自杀已成为儿童青少年死亡的头号原因。所以,一方面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避免出现各种诱发孩子产生抑郁的因素。

  总之,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特别是生活中重要人物的爱与肯定,这通常包括父母、师长。个人在人格成长中得到爱与肯定越多,其人格冲突便越少,自信心越强,罹患抑郁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假如一个人从小严重缺乏母爱,也没有来自其他亲近的人与母爱同等的温暖和关怀,这个人就会产生“被爱的渴求”。同时,由于缺乏爱,他将很难学会积极的社会交往。因此,父母要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倾听孩子说话。父母还应注意孩子讲话的内容,并表示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孩子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给孩子以公正的评价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台词 误区 家长 甘肃轨道 兰州技校

精彩专题 MORE >
升学渠道 中考失利该如何选择? 初中生学什么专业好

大学生写另类病榻日记 输液放疗成素材

家长陪考娃娃压力更大 调查:8成学生希望不陪考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