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这位贵阳市白云三中的语文老师,再也看不清课本封面上“语文”两个字,一种名叫“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疾病,彻底吞噬了她批改作业和日常备课的能力,上课写板书时,字变得歪歪扭扭,甚至写到墙上。与眼疾抗争10年,结果她失败了。
医学诊断宣告,她再也无法看到这个绚丽的世界,至少目前这一疾病无法治愈。
借助盲人打字软件,刘芳用电脑写了一部小说,名字叫《石榴青青》,在这部描写青春生活、工作和爱情的小说序言中,第一话是:“从光明走向黑暗的是我的眼睛,从黑暗重新走向光明的则是我的心灵。”
“我用10年时间渐渐接受悲惨的现实。”刘芳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之后又用了8年微笑面对现实的残酷。
从光明走向黑暗的10年里,刘芳最初的感觉是命运被撕碎了,“整个人都快崩溃了”。8个月大的孩子嗷嗷待哺,班上的学生每天等着她走上讲台,她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人80%以上的信息来自眼睛,“如果渐渐失明,我不就要被世界遮蔽了吗?”
贵阳市白云三中的语文老师毛艳红记得,那段时间,刘芳时常坐在办公桌前,盯着桌子一动不动,有时突然嚎啕大哭,“但一走出办公室,她就会面带微笑”。
一段时间的忧郁后,刘芳开始转移对未知世界的恐惧,把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她听说,失明的人15年以后就对色彩没有概念了,为了留住生活的美好,她开始和学校的美术老师学习素描和水彩。
她还学习了豫剧和舞蹈,学校文艺表演时,学生们的相声、双簧等语言类节目都由她编排。她感觉生活和工作又重新回到积极、阳光的轨道上,心中的阴霾也渐渐散开。
“感谢那段经历,让我至今还记着这个世界的色彩。”刘芳说,有了色彩,世界好像还在眼前。11月18日,坐在记者面前,她清楚地说出自己今天穿着红色旗袍,腕上的水晶手链是淡粉色的。
校长何代黔建议刘芳考虑办理病退安心休养,刘芳回答说,眼睛瞎了,可心是亮的,“我不会影响孩子们的成绩,不会拖后腿的”。
带着心中的阳光,刘芳下苦功夫将中学语文课本的内容背熟,再将知识点、考点、难点逐一梳理,长篇的文言文也是如此。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她让学生课上朗读,老师学生一起来点评。对一位渐渐失明的人来说,这是对听力、记忆力的巨大考验,具体到刘芳身上,还要耗费大量精力备课。虽费功夫,但学生们从这种全新的教学方法中得到了更多启发,每每讲到关键之处,刘芳都觉得耳边出奇的安静,“真是掉一根针都能听到声音”。
这样的教学方法也通过成绩得到了证明,她教的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还教出了两个中考语文单科状元。
家人、学生、同事都成了刘芳生命的支点。儿子不断鼓励她追求生活的美好,她坚持每天借助电脑给儿子写日记;学生们有学习生活的困难就会想到找她倾诉,她渐渐从一位语文老师转型成专职心理咨询教师;同事们陪着她每天上下班,周末逛街,假期郊游。
刘芳把“微笑着面对现实的残酷”这句话也写进了自己小说的序言中,在她看来,病痛夺取的只是光感,并没有带走光明。
她在一点一点把被撕碎的命运拼起来。
失明至今的8年间,刘芳通过盲人阅读软件读了100多本书,她最喜欢《活着》里面“富贵”这个人物形象,“每一本书里都有一个有很大勇气的小人物。”她认为,自己也是个有勇气的人,勇气带来了如今阳光的生活。
当心灵重新走向光明的时候,刘芳写下了一首带着浓浓爱意的诗,取名为《别再问我》。诗中这样写道:有人问我,看不见了你会害怕吗?我说,害怕/因为那不是闭上眼睛等待一次甜蜜的亲吻/而是拥抱之后找不到爱的停顿/别再问了,请别再问我了/残缺,是我永远的名片/微笑却是你镀金的请柬/请给我一个饱含深情的拥抱吧,我就是你心里那片明媚的天。
在自己写的小说的序言中,刘芳有一句话:现在我终于微笑着说,我是盲人了,内心如此坦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