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国做老师,太累了!每五分钟一次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评估,已经将老师变为讲台上的教学表演者了”,在近日举行的新浪2015中国教育盛典上,曾参与录制英国广播公司(BBC)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中式学校》的杨军老师这样评价英国目前实行的个性化教学。杨军说,因为学生考试成绩与教师工资及能否留任密切相关,英国教师承受着很大压力。 杨军从2003年起开始在英国的中学任教,是一名科学课(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教师。今年年初,她和两名来自中国的高中老师受英国广播公司之邀来到英国博航特中学,为一个临时组建的初三班级上课。3个月后,这个班级的学生在数学、科学、普通话3个科目上的测验成绩全面超过对照的英国班级。 “英国课堂强调学生分组和自主学习,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老师需要经常在他们动手过程中密集‘介入’”,杨军表示,目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需要英国老师付出很大精力,“有点过度强调‘一对一’的针对性了,其实追求平衡的课堂,也需要老师讲述引导,学生咀嚼和认识问题的环节”。 英国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较大力度的改革。杨军认为,十多年的改革开始让英国学生“越来越管不住了”,“学生的权利观念很重,他们很清楚老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但不明确自己的义务,例如要维护课堂秩序,尊重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权利,这带给老师很大挑战”。 “其实英国也非常看重考试成绩,学校的排名以成绩来衡量,家长选择学校也是以此为标准,这些压力都集中到老师身上”,杨军介绍,严厉的教师评价机制作用下,英国教师要承担很大的工作量,“每个老师每学期要定3个教学目标,比如帮助学生提高成绩等级要达到多大比例,如果这个学生的成绩没有到达相应等级,你就要提供证据,证明你已经为帮助学生提高成绩做出了努力”。 “在教育改革前,英国课堂也和中国一样,纪律严格,老师和学生有距离感,课堂效率相对更高”,杨军表示,英国学生和家长强调学生的多元化发展,对一些表现落后的科目并没有提高成绩的迫切愿望,而老师却要承担提高成绩的责任,“我们要面临追问,为什么没有帮助他们提高成绩,但是问题在于有些学生就是对这些科目不感兴趣”。 “从这些来看,英国也像一个‘考试工厂’”,因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多项国际排名落后,英国开始向外取经,“英国已经引进了三批来自上海的数学老师,录制这场教育实验也是希望借以反思英国目前的教学方式”,杨军说。 |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