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场上一共有几个运动员?什么是越位?校园足球又是什么?……不到一年的工夫,侯琳从一个不懂足球的人,转变为到处学足球、讲足球,动员家长和孩子投身校园足球,并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处处彰显足球文化的校长。
2014年7月,教育部牵头校园足球工作后,校园足球工作得到空前重视。进入2015年后,这项工作迈上了快车道。像侯琳和她的新合村小学一样,以扩大足球人口为宗旨的“升级版”校园足球运动,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轰轰烈烈地展开。
备受社会关注的《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于2015年3月正式“落地”。方案明确,要将“足球从娃娃抓起”从口号落实为明文规定,明确了以足球为代表的体育运动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专家指出,青少年足球和职业联赛同为一国足球发展的两大基石。足球进校园,是完善素质教育、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是真正的“体教结合”,同时也是解决中国足球人口严重萎缩的最佳途径。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表示:“发展校园足球也好,发展其他体育项目也好,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体育来实现教育的功能。”
2015年8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为未来5年的校园足球工作制定了“时间表”和“施工图”。意见明确,校园足球的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青少年广泛参与、运动水平持续提升、体制机制充满活力、基础条件保障有力、文化氛围蓬勃向上的中国特色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体系”。
一组数字或许是全国校园足球“大发展”的最好说明:截至2015年底,国家和地方两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共有16186所;全国校足办一年分层分类分批培训了2000多名地市县教育局负责人、3000多名中小学校长、5400名中小学体育教师和1000多名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
与蓬勃开展的校园足球相比,2015年公布的另一组数字同样喜人: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2010年相比,部分指标有所好转,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持续下滑趋势在2010年得到初步遏制后,继续呈现“稳中向好”趋势。
1月召开的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千方百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各地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始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养成锻炼习惯,掌握运动技能、磨炼意志品质”。会议特别强调,“各级教育部门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做好校园足球工作,带动学校体育工作蓬勃发展”。
那么,“小”足球如何踢动“大”体育呢?
“足球作为体育的重要项目,它的功能跟其他项目相比更具有代表性,因为它是集体项目,而且在全世界最普及。”王登峰说,“中国学生在全世界是上体育必修课最多的,从小学一直到大学一二年级体育都是必修课,加起来有14年,但很多人竟然连一个运动项目都没学会,所以我们的学校体育需要改革,需要让孩子学会一两项伴随终生的运动技能。我们选择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改革的突破口,不仅因为足球运动本身,还因为大家都很关注足球,而且中国足球水平比较落后。要提高中国足球水平,必须从娃娃抓起,让更多孩子参与到足球中去。”
据了解,《中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有望在今年出台,而校园足球未来10年的发展目标是让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包括场地、师资、赛系、赛制、赛纪,后备人才体系等,通过校园足球带动其他运动项目发展、推动学校体育改革,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实现培养学生一两项运动技能、提高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