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轨道教育 31年
华山教育集团·北方技工

Integrated Education

步入轨道行列 彰显靓丽人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大学生就业:恋恋不舍北上广

发布时间:2015-06-22 02:42:09

浏览量:

分享到:

大学生就业:恋恋不舍北上广
 
       再苦再累也宁愿坚守北京打拼。然而,日渐收紧的落户政策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些怀揣“北京梦”的大学毕业生的青春将何处安放?
 
  当钟表的指针指向早上7:00,一阵急促的闹铃声响起。李明伸手关掉闹钟,伸了伸懒腰,慢慢从被窝里爬起来。头一天晚上公司加班,回到公寓时已过21点。
 
  简单洗漱后,李明拖着疲惫的身子,来到公寓附近的小饭馆迅速吃完两个包子、一个馒头、一碗白米粥,乘坐公交来到公司。为节省房租费用,李明每月花1800元,在北京的上地佳园租了一个单间。公司位于中关村,李明每天大约要花费2小时在往返的路上。若遇上早晚高峰堵车,可能会耗费更多的时间。
 
  犹如电影一般,李明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北京上演。据日前共青团北京市委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北京市流动青年约为400万人,其中310万人为青年流动务工人员。对“北京青年1%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青年流动大学毕业生”占比22%,大专以下学历的“青年流动务工人员”占比78%。
 
  大学生选择奋斗打拼地,北上广仍是热点地区
 
  去年6月,李明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北京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品牌公关部工作,从事新媒体运营。公司实行八小时工作制,朝九晚六,午休一小时。如遇加班,李明会在公司吃过工作餐以后再回公寓。每周总有一两天,李明会吃上公司准备的“加班餐”。
 
  李明一个月的工资大约7000元,扣除各项税费保险后,拿到手的月工资大约5000元。再缴纳房租,除去交通费和伙食费,每月李明实际能支配的工资大约只有两三千元。“日子虽然清苦,但还算过得去,毕竟年轻就得拼搏嘛。”李明如是评价自己目前的生活。
 
  北京有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这是北京最吸引李明的地方。“回到家乡,很难有这么多的发展机会,回去以后面临的困难其实是一样的。北京的生活成本高,但工资也高。”二三线城市在人才发展、人才评价及晋升与激励机制方面的政策还不完善,也是李明不愿回到家乡工作的原因,“我是在小城市长大的。实际上,在小城市的发展更看重资源和人脉,我是没资源、没资金、没人脉的‘三无人员’,很难进入那个‘圈子’。北京的竞争虽然激烈但相对公平,能否成功,拼的还是能力。”
 
  “我是打算长期留在北京工作,但户籍政策有时候让人很纠结,老感觉自己漂泊无依,没有归宿感。所以,现在我能做的就是先积累工作经验,边走边看。”李明表达了自己的忧虑与期待。
 
  其实,像李明这样的“北漂族”不在少数。进入6月,一年一度的毕业季临近,找工作也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据公开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749万,比2014年增加3%,创下历史新高。
 
  在就业形势吃紧的当下,究竟还有多少毕业生像李明一样怀揣着大城市梦想?据新华网的网络调查数据显示,2015年,虽然家乡城市成为毕业生就业地首选,比例达到30.4%,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仍以30%的比例高居第二位。
 
  根据《北京大学2014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显示,2014年北京大学实际签约留京工作的毕业生比例占56.15%,签约上海工作的占8.14%,签约广东省工作的占10.59%。总体来看,2014年北大毕业生留北上广工作的比例达74.88%。
 
  国内其他知名高校毕业生留一线城市工作的比例也高达七八成。据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发布的《2015中国高校应届毕业生薪酬排行榜》显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大、外交学院在北上广深就业比例分别高达83.46%、91.18%、89.18%、89.81%、90.50%。
 
  户籍问题阻断毕业生留守大城市之路
 
  尽管就业形势严峻,仍有大批毕业生选择留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工作,但从长远来看,不少毕业生留京工作的目的仅仅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积累原始财富”,将来会回到家乡城市或其他二三线城市工作。记者采访中,不少受访者表示,“只是短期内在北、上、广工作”。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经济系副教授、KAB创业教育(中国)研究所研究员黄敬宝认为,不少应届生选择留京工作是出于长远职业发展的考虑。北京能为毕业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初次就业的“高起点”将成为毕业生日后跳槽的重要砝码。
 
  已与某报业集团旗下财经类新媒体平台签订三方协议的骆薇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规划:“我不会长期留在北京,三五年后肯定要回家工作。目前只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增长见识。毕竟我在北京难以落户,我的家人也都不在这里。”
 
  家庭因素、生活环境、生活成本、户籍问题等都是毕业生选择“逃离北、上、广”的重要原因。其中,户籍问题普遍困扰着留京工作的非京籍毕业生。已在广告公司工作了3年的刘月跃今年27岁,准备在年内与同在北京打拼的男友结婚,但目前两人均无北京户口。“如果没有北京户口,以后不仅买房、买车、医保等都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连孩子上学都很麻烦。”刘月跃不无忧虑地说。
 
  从现行政策看,北京户口与非北京户口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养老、教育、住房、购车、医疗保险、低保等方面。在教育问题上,非京籍的学龄儿童入学,虽然较之于过去政策有所放宽,但仍然需要“五证”齐全。以往,非京籍的学生需回原籍参加高考,2014年北京异地高考初步“破冰”,允许符合条件的异地考生在京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考试,但仅限于报考职业院校。在住房问题上,北京户口的居民以家庭为单位,可购买两套房;非京籍只能购买一套,而且需持有效暂住证、连续五年缴纳社保和个人所得税才能购买。除公租房外,在京的保障性住房仅面向北京籍市民。
 
  户籍方面的种种限制,使得刘月跃萌生了离开北京回四川老家的想法,“如果户籍积分政策迟迟不出台,我就准备回老家了,毕竟买房和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大事”。
 
  “是否选择留京工作,没有绝对的对错”
 
  “北、上、广生活成本很高,我在这些大城市也举目无亲,从亲情的角度来说,回老家就业无疑是最佳选择。但是,一线城市所拥有的信息资源、发展机会,都是二三线城市无法比拟的。”刘月跃说,“拿3D打印技术这条信息的传播来说,世界上哪个国家发明某种最新的3D打印技术,大约1个小时后就可以传到北京。而传到二三线城市或许就是一周或十天以后的事情了。而在今天这个时代,一条信息晚几天,就可能决定了你一项决策的胜败。商业领域更是如此。” 
 
  在刘月跃的心里,事业单位、国企,这些有“进京指标”的单位始终是她向往的工作去处。甚至毕业后在北京打拼的3年里,她曾多次有过继续读研究生的想法。但是,每次内心的“冲动”最终都被理智和现实所击败。(实习生 李阳桥 本报记者 柯进)
 
  进京政策逐步收紧的现实,已经彻底关闭了刘月跃心中曾经躁动不止的理想之门。依据政策,获取北京户口主要有七种途径:一是父母一方为京籍的新生儿,可以申报北京户口;二是应届毕业生可以通过应聘有“进京指标”的单位落户北京;三是高端人才引进计划;四是解决干部两地分居、夫妻投靠,离休、退休人员投靠子女;五是劳模等;六是为北京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商人;七是公务员考试等。
 
  这样的政策背景下,对于刘月跃这个往届生而言,落户北京的几率几乎为零。因为,该政策给外地生源的毕业生进京工作留下的唯一通道,就是应届生可以通过应聘有“进京指标”的单位实现落户。但从2009年起,北京市逐步压缩进京指标,到2014年,北京应届生进京指标名额已不足1万人。今年,各中央单位在2014年的基础上将进京指标压缩17%。这意味着,应届生通过找工作实现落户北京也将越来越难。
 
  即便要“挤独木桥”,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依然首选有“进京指标”的单位。据中央财经大学传媒经济学专业硕士毕业生方伟透露,在去国企、部委等有“进京指标”的单位应聘时,一同竞争的大多都是来自国内外一流名校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生,“竞聘者几乎都是清华、北大、人大的研究生,同台竞聘时我的压力很大”。最终,方伟还是凭借出色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沟通能力以及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的优势,在众多竞聘者之中脱颖而出,成功与国内某大型保险公司签订了三方协议,公司承诺为他解决北京户口。
 
  与身边许多同学相比,方伟无疑是幸运的——他既解决了落户问题,又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但是,大多数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并没有这么幸运。方伟透露,“班里有一半的同学都回到了家乡城市或其他二线城市工作。”
 
  与方伟同班的晓娟,自招聘季以来就广泛投递简历。她的目标很明确——寻找解决户口的工作,留在北京。然而,在一个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面前,晓娟投递出13封简历仅获得了4次笔试机会,2次面试机会。最终,晓娟未能被心仪的单位录取。迫于现实的压力,晓娟选择了回到家乡城市工作,“如果不解决户口问题,很难在北京长期发展。再加上房租贵、日常开支大等问题,我放弃了留京的打算”。
 
  像晓娟这样“迫不得已”选择离京就业的,不在少数。以北京市为例,2015年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23.3万人,同比去年增加3000人。2014年,11万名京外生源中,仅5万人在北京就业,6万人到京外就业。
 
  黄敬宝认为,“从宏观上看,如果北京高校的毕业生都留在北京工作,会造成人才市场拥堵、竞争激烈。部分毕业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到二线城市工作,实现人才的疏导与平衡。从短期来看,在诸如青岛、武汉、南京、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工作,生活成本相对较低,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总体要高于北、上、广一线城市。从长期来看,是否选择留京工作,还是要看毕业生自己的价值观和意愿选择,没有绝对的对错。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大学生 甘肃轨道 技工学校 技术学校 职业技校 甘肃技校 甘肃技工学校 甘肃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技校 兰州技术学校 兰州职业技术学校 中等职业技校 甘肃中等职业技工学校 兰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高薪就业 定向招生 兰州铁路学校 甘肃高铁 兰州轨道| 大专学校 公办学校 甘肃地铁 兰州高铁 兰州地铁2015年招生简章 兰铁技校 封闭式管理学校 中铁二十一

精彩专题 MORE >
技能大赛荣誉榜单 普高班 普高班、职高班、就业班

高考生如何度过 考后“空窗期”

端午节期间兰州铁路局加开兰州至嘉峪关旅客列车

微信咨询
在线咨询
免费回电
返回顶部
新浪微博 QQ空间 官方媒体咨询详情
甘肃北方技工学校 - 在线老师 亲是想了解哪个专业呢?发些专业明细给您参考一下哦~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