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拜读了《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这篇文章。文章介绍了吴正宪老师的课堂和他的教育理念,感觉受益匪浅。
以下是文章中的部分内容:
这堂课中很值得关注的是吴老师的两类提示语:“不着急”“停30秒”和“有啥感受”“面积长什么样”。有时,这两类提示语结合使用。前者是时时给孩子们驻足回顾的时间,让学生有时间把问题再想一想,不在于得到最后的结果,而在于驻足思考的过程体验。在学生将图形分成封闭、非封闭两类,并用手“刷”了封闭图形和墙后,吴老师问“对面积有啥感受”,学生还没说,吴老师又说“不急,停30秒”。在学生提出“周长越大,面积越大”并有学生纷纷附和之后,吴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猜测,但又说“不急”。在男生看到的纸有24格、女生看到的纸有6格,而学生纷纷说男生看到的纸大,吴老师又说“等30秒”……
这么多的等待,看似不解决问题,但却丰厚了学生的体验,延长了思维的时间和深度。而这恰恰是当前课堂最缺少的!——当下的很多课堂太快了,太急功近利了,恨不得孩子一回答就是标准答案,孩子提出问题来,当堂就能解决。而老师的提问常常也是清晰的、明确的,不会问“有啥感受,长什么样”之类,而恰恰这一类提问的词才能包容学生原生态的、多元化的语言。
课堂应该是慢动作,其节奏应该是取决于学生的节奏,而不是取决于教师的节奏。不是让学生跟着老师走,而是老师服务与学生,跟着学生走。让我们抛弃急功近利、花里胡哨的课堂,回归本真的教育。